首页 > 日记大全 > 正文
去年十月,音乐才子高晓松自创&“流氓体&”走红网络。从&“广积粮,耍流氓&”到&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耍流氓&”,&“流氓体&”将我国主流文化观点悉数调侃。对此,有人认为高晓松未免太低俗;我却认为,调侃一下,又有何妨呢?
&“流氓体&”的诞生及流行,是当今人们想要释放压力的心理体现。&“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耍流氓&”,此句一出,会心一笑间,压力烟消云散。刘邦的豪言壮语并不会因这一时的调侃而失去其原有的豪迈色彩,人们也不会因这一时的调侃而改变对汉高祖的评价和看法。既释放了压力,又拉近了自己与历史文化的距离,有何不可?
我不禁想起了曾经风靡网络的系列漫画:&“杜甫很忙&”。在这组漫画中,杜甫一改往日沉郁形象,指点江山、体察生活,各种场合都可见其身影。当时照例有不少人忧心忡忡,认为这将对主流文化造成冲击,杜甫心系天下苍生的正统形象将受到损害。可是,在这场狂热消退以后,我们重新面对杜甫:他在我们心中忧国忧民的诗圣形象受损了吗?没有!我们只是记得曾有&“杜甫很忙&”,记得&“诗圣&”曾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,在崇敬之余,我们对杜甫也多了一分亲切感。
由此可见,调侃并不会对已有的主流文化体系造成冲击,它只是拉近百姓与庙堂之上的文化距离的一种方式,是一场全民的自娱。调侃无害。即便是像&“流氓体&”这样略显恶俗的网络语言,在热度消去以后也就归于尘土,不再被人提起。
我们没有必要将轻松随兴的调侃视作文化山头上的猛虎,如此严肃地对待。付之一笑,笑声过后,压力散去,调侃也不再被提起。甚至有时我们自己也可以学着调侃一下周围的生活,给自己减减压,也给他人带去一丝快乐的心情。毕竟时刻板着一张脸,再美好的生活也会变得暗淡无光。不是吗?
调侃,调剂了我们的生活,其实无妨。各种语体的出现、盛行,也没有必要惊慌。若是下次再看见&“&×&×体&”铺天盖地而来,嘴角轻轻上扬,笑说:调侃一下又何妨?
相关文章
- 2025-09-18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
- 2025-09-18 幸福的N个画面作文
- 2025-09-18 微笑
- 2025-09-18 修养源自内心
- 2025-09-18 过度娱化就是哗众取宠
- 2025-09-18 离家
- 2025-09-18 雨季不再来
- 2025-09-18 对“为你好”说不
- 2025-09-18 静候花开——理性爱国
- 2025-09-18 西湖印象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