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中小学生日记范文网站日记大全

首页 > 日记大全 > 正文

敬畏文字

bj03 2025-09-02 日记大全 0

自从中华民族创造出文字,传统文化就开始蓬勃发展起来。汉字兼具形、声、韵的美感,在古典文学上创造了不朽的传奇。古人谨于文字,力求使文学做到简练而准确,让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,更是一种艺术。

遥想千百年前,当《吕氏春秋》经过字字推敲后,悬挂在城墙上,布告天下,若能修改一个字,赏黄金千两。然而,没有一个人能从整本书中找出一个欠妥的字。

古人对文字的苛求是超乎想象的,因此才留下&“一字千金&”的美谈。唐诗宋词,对文人的对偶压韵的才能,有极高的要求,夸张莫过于&“两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&”,正是细致地推敲,才造就了千古奇葩。

&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&”是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,其中一个&“绿&”字,又极具动态之美。相传,王安石当初并不是用的&“绿&”,而是&“过&”,由于缺少形象之感,他又改成&“到&”、&“吹&”、&“飘&”等几个字,最终才选用了&“绿&”字,造就了一段佳话。

类似的,贾岛曾写了一句&“鸟宿池边树,僧推月下门&”,在进京路上又欲用&“敲&”代替&“推&”。他不断做出&“推&”、&“敲&”的动作,引得路人发笑,最后撞进了韩愈的车队。不愧都是文人,韩愈放下官架子,与贾岛讨论。韩愈说:&“&‘敲&’字能体现夜的寂静,而&‘推&’不能,就选&‘敲&’吧!&”从此,人们就用&“推敲&”来形容斟酌文意。

敬畏,就是取尊重、崇拜、震慑之意。古人推崇&“炼字&”。而现在社会,人们对语言的运用,越来越&“不拘一格&”,一些胡乱拼凑的怪诞词成了潮流,人们还频频出现语言运用的低级错误。

语法错误最为典型就是&“然后&”。&“然后&”是一个仅仅表顺序的连词,而人们总喜欢用它代替所有的关联词。像&“和&”、&“并且&”、&“然而&”、&“与其&”、&“接着&”、甚至&“因为&”、&“所以&”等都变成了&“然后&”。这最主要的原因是语言匮乏,很多人往往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心中所思,因而让&“然后&”乘虚而入。还有一点不容小觑,这就是&“追星效应&”。一些明星,虽然风流倜傥,但文化素养太低,经常&“然后&”不离口,导致很多人养成了张口&“然后&”,闭口&“然后&”的坏习惯。这都是对语言的大不敬!

若你仔细看《新闻联播》,你会发现,当受访者错误用语时,新闻字幕会悄悄改为正确语序,甚至干脆没有字幕。这现象已十分常见,说明国人已完全把文字作儿戏,丢掉了几千年的敬畏之心!

敬畏文字,不仅是一种态度,更能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。敬畏文字才会出经典。任何不敬畏文字的民族,是早晚要灭亡的民族。希望几十年后的中国话,不会是洋味十足的中国话,那时的中国人还能敬畏文字。

Tags:

相关文章